有很多名人都活在我们都心中,巴金算是从小就听到大的名字。《家》《春》《秋》《随想录》等,仔细想想自己好像没有完整的看完过一部,内心的惭愧油然而起。一个很奇怪的现象,一个不爱读书的我,却钟爱于逛不同的书店。大概是觉得,闹闹于室,静止与书。不管是钟书阁还是读者书店,万般的享受在其中的快乐。
《读者》之于我似乎有别样的韵味,是属于初高中の记忆。当我坐在读者书店,回想起那些年的快乐。突然好喜欢上海这个城市,不管外面再怎么热闹,但是这里却十分的安静。那应该是初中和高中的时代,有两种杂志是我们非常喜欢的,青年文摘和读者。现在,好像不再有从前那份窃取杂志时的愉悦心情。
武康路对于我来说,应该是看了电视剧《安家》以后,一种莫名的情愫叭。一路的梧桐,一路的清秀。那种建筑物里沉淀的故事,仿佛要破墙而出。那一刻,终于明白为什么要叫“老”上海,这大概得名于历史赋予它的故事叭。
90后人的心中大概都住着一个张爱玲。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,至少两个。娶了红玫瑰,久而久之,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,白的还是“床前明月光”;娶了白玫瑰,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,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。
那时候的车马慢只够爱一个人一生,或许只有在路上我才能够治愈自己。
好的风景总是在路上。
#巴金故居#钟书阁#读者书店#武康路#张爱玲故居#上海邮政博物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