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评估重要导向和激励功能,大学要深化科研评价综合改革,树立质量第一评估指南,实施科学合理分类评估”中国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27日在成都举行的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管在理研究会的2013年度工作会议上,明确表示想改变以论文和著作为中心的单纯研究成果的评价方式。近几年来,在中国大学的科研领域,重审查项目、重量轻质量、眼前轻的长期、重成果得到了轻推广,低水平的反复研究现象比较严重,造成了人的财物浪费。
李卫红积极开展科研评价综合改革试点,推进人事分配制度组合改革,健全人才选拔、激励机制,协调推进研究评价和学科考核,推进人才培养、课题审查、成果评估等综合改革,他说要提高业绩评价的分量。目前,国内部分大学已经注重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性,正在对科研审查进行改革摸索。许多大学的改革措施已经不再以论文的数量“英雄论”了。
科学研究评估了重要的质量,并将论文的数量减少到了未来发展的趋势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说,为了加强科研质量和创新意识,激发教师的科研兴趣和研究动力,该校3年前实施了多年的考核方法进行了大规模改革。
他说,目前国内的大学对教师的研究成果审查普遍采用量化方法,例如积分制等,对科研质量的评价也多转化为数量指标执行,这种审查引导教师更关注数量,相应学术的说不能带来发展。“鼓励教师自主研究学问,减少学术GDP。
”陈雨露先生对教师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类,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标准,平衡配置不同职位的教师,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投入是“人发挥才能”。最近,四川省也在20所大学选定了试行研究的评价和论文数量的“挂钩”,开始了大学的研究评价机制的改革,评价个人的学术水平,与转换为研究成果的GDP贡献等联动。
四川省教育厅表示,科研评估应把质量和贡献放在第一位,数量不能替代质量和贡献。不仅是创新的成果评价机制,规范科学研究的学术行为也是大学改革的重点。
近几年来,中国学术界存在论文的剽窃像,江苏省教育厅长官沈健就学术上的不检点行为表示“零容忍”和“一票否决”。据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年轻老师李华说,虽然在大学里还存在学术上的不正当行为,但是从她告诉我的这几年来看,大学的学术氛围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