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胞凋亡检测通常有形态学观察方法、DNA凝胶电泳、酶联免疫吸附法(ELISA)核小体测定、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、Western blot检测等。 电镜观察:可见凋亡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,核染色质固缩、边集,常呈新月形,核膜皱褶,胞质紧实,细胞器集中,胞膜起泡或出“芽”及凋亡小体及凋亡小体被临近吞噬细胞吞噬现象。
凋亡细胞 DNA 含量的流式细胞计分析 方法 收集细胞→70% 冷乙醇(PBS 稀释)4 °C 固定过夜→PBS 洗涤,1 000 rpm × 10 min→RNase A(0.5 mg/ml)37 °C 消化 30 min→PI(50 mg/ml)染色,室温避光 15 min→FACScan 分析 DNA 亚二倍体的形成及细胞 ...
细胞凋亡时主要的生化特征是其染色质发生浓缩, 染色质DNA在核小体单位之间的连接处断裂, 形成50~300kbp长的DNA大片段, 或180~200bp整数倍的寡核苷酸片段, 在凝胶电泳上表现为梯形电泳图谱 (DNA ladder)。 细胞经处理后,采用常规方法分离提纯DNA,进行 琼脂 糖凝胶和溴化乙啶染色,在凋亡细胞群中可观察到典型的DNA ladder。
形态学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是多阶段的,细胞凋亡往往涉及多个细胞,即便是一小部分细胞也是非同步发生的。 首先出现的是细胞体积缩小,连接消失,与周围的细胞脱离,然后是细胞质密度增加,接下来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:线粒体膜电位消失;通透性改变;释放细胞色素C到胞浆;核质浓缩,核膜核仁破碎;DNA降解成为约180bp-200bp片段,胞膜有小泡状形成;膜内侧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到膜表面;胞膜结构仍然完整,最终可将凋亡细胞遗骸分割包裹为几个凋亡小体,无内容物外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