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由于种种原因,研究生在学业过程中常常出现学术不端行为,对于国家、社会、学校、导师以及研究生的家人和研究生本人都造成了比较恶劣的影响,学术诚信成为越来越多学者和高校教师的共同呼声。 因此,认识学术不端行为,并进行有效地规避,对于研究生及高校教师来说,都不无裨益。 研究生作为初入行的“学者”,往往在主观上对于学术不端认识不清,迫于学业和利好需求,麻痹大意,有意或无意地走上了学术不端的道路。 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? 学术不端行为(Academic Misconduct)是指在建议研究计划、从事科学研究、评审科学研究、报告研究结果中出现的捏造、篡改、剽窃、伪造学历或工作经历。
请根据给定资料谈谈如何有效避免学术不端行为? 要求:条理清晰,语言简洁,不超过250字。 一是对学术不端行为“零容忍”。 净化高校学风,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。 二是高校开展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的教育、培训,并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制度,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查询制度和学术规范监督机制等,以教育引导、制度规范、标本兼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。
在研究生阶段,学校实施“导师责任制”。 很多导师在发现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时,往往出于维护学生、自身和学院声誉的目的,对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处罚力度较轻,甚至包庇隐瞒,造成不良影响。 针对以上三点问题,我们进一步从2019—2020 学年报名使用管理系统的课程中,对查重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,可以在总文字复制比区间的统计中看出,复制比率在0%~10%的文献篇数约占80%,10%~20%的文献篇数约占15%,且随着总文字复制比率越来越高,文献篇数越来越少,但在90%~100%的区间内,复制的文献篇数反超于复制比在40%~50%区间的篇数。
研究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,学习能力是其发展的原动力,高校的培养更是具有关键性的作用,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工作,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人才,解决学术不端原因造成的问题,我们结合Z 大学现有制度及多年的教学改革经验, 对预防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: 可定期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大会。 学校相关部门可定期组织举办学术道德交流会,从理论上讲解学术道德的知识体系和规范体系,提高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的认知水平;也可以通过优秀毕业生讲述自身的学术经历和学习感受,为在校生立榜样、树学风起到积极的作用。 开设有关专业的论文写作指导课程,使学生规范学术意识、拓宽知识面、积累写作经验、提升专业文献阅读量。 严格实施导师责任制,发挥导师及任课教师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