例如,浙江大学将瘦肉精推广到中国的许梓荣就 被广泛质疑当年发表的文章中蓄意隐匿了试验中生猪的不良反应。 二、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思考 (一)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社会环境浮躁、急功近利,是公认诱发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学术不端问题的解决,建立更加完备的法律制度是前提,也是较为容易实现的目标。 但教学科研人员、学术共同体乃至社会各界真正建立起对学术道德的信仰,才是问题的根本。 学术研究的底线是学术道德,学术研究的红线是法律规范。
在了解现有管理系统数据的基础上,为能够准确分析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存在的原因,笔者重点对2019—2020 学年内,参与作业查重系统的课程、教师及学生的数据进行了统计,并与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,了解学生及教师对现存在规范学术不端行为规定的想法。 在收集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, 对研究生不同程度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统计分析,发现目前存在三个问题 :
学术研究是由人来做的,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,学术研究会出现种种错误。 这些错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:一类是限于客观条件而发生的错误。 这类错误难以避免,也难以觉察,随着科学的进步才被揭示出来的,犯错误的科研人员没有责任,不该受到谴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