例如,浙江大学将瘦肉精推广到中国的许梓荣就 被广泛质疑当年发表的文章中蓄意隐匿了试验中生猪的不良反应。 二、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思考 (一)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 社会环境浮躁、急功近利,是公认诱发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学术不端行为败坏科学界的声誉,阻碍科学进步。 学术的意义是求真,探求真理本来应该是每个学者的崇高职责,诚实也应该是治学的最基本的态度。 人类的活动很难找出还有哪一种像学术这样强调真实,学者也因之受到公众的敬仰,甚至被视为社会的良心。
在国际上科研不端行为指的是捏造数据、篡改数据和抄袭,但是一稿多投、侵占学术成果、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包括在内。 2021年1月20日,英国皇家化学学会(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,简称RSC)表示,他们正在考虑撤回68篇可能出自“论文工厂”的文章,但当时并没有公布这68篇文章的详情。
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、发生频繁,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,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、教授、副教授、讲师到研究生、本科生的各个层面。 由于中国高校缺乏学术规范、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,学生在学习、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,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、学术道德缺乏了解,认识不足造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