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学术研究领域,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,都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根据、以认识客观规律为归旨。 客观地或诚实地对待自然世界和社会问题,是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不可抗拒或超越的存在论意义上的硬规范。 如果违背了这种规范,必然是远离“天道”、远离真相、远离真理。 诚实地对待学术,才能守住世间正道。 正如刘禹锡所说的,“守法持正,嶷如秋山”。 可见,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,实事求是地对待学术研究,是基于自然法则的最基本的学术规范,也是最重要的学术道德。 就此说来,学术诚信,善莫大焉。 学术诚信是保障学术共同体信任的基础性规范。 学术研究作为一种社会共同体的事业,还让学术诚信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伦理意义。 学术研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,学术是共同体的事业。
综合各方的定义,尤其是一些国际顶级大学对学术诚信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,这里可以初步将学术诚信概括为: “(个人)道德品格与学术行为的秉性,它涉及智力诚实和个人责任的承诺,及对一系列研究过程的资料与成果发表高度负责任的表现。 科研诚信是基于个人和集体(组织)遵守客观、诚实、开放、公平、问责和管理的学术核心价值观,意味着进行研究的个人与组织在每个步骤的过程中体现这个价值观,推进科学进步。
学术诚信是保障学术共同体信任的基础性规范。 学术研究作为一种社会共同体的事业,还让学术诚信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伦理意义。 学术研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,学术是共同体的事业。 人不能违背客观规律,如果人不按客观规律办事,就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。
当学术诚信作为全球课题,被教育界及各领域学术界重视之时,学术期刊作为科研成果最终报道的“守门人”,遵守学术伦理道德、净化学术环境、规范论文发表是期刊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。 目前国际上对科研与出版中学术不端主要归为FFP,即伪造(fabrication)、篡改(falsification)以及剽窃(plagiarism)等。